金融聚焦

美联储降息转移风险 新兴经济体面临两难压力


  • 时间:2024-04-29 09:26:17
  • 浏览:56

[内容速览]为化解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31日决定再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5% 。自从美联储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后,全球经济学家和学者都在热议美联储降息意味着什么。

10月31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员在交易大厅工作。为化解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31日决定再次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4.5% 。新华社 发

美联储降息转移风险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息差”进一步减小,会有更多的“热钱”涌入,使得我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更加严重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0月3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至4.5%。这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第三季度集中爆发以来,美国第二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上次降息是在9月18日,幅度达0.5个百分点。

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以“稳步”一词来形容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状况——在9月份的降息声明中所用的词是“适中”,显示出美联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较之上月大为改观,而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上述看法: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达到3.9%,不但超过了今年第二季度3.8%的增幅,而且是2006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上次降息之后,美国金融市场上除次贷债券市场持续低迷外,银行间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趋于平稳。美联储的统计显示,美国未偿商业票据市场总额已经连续四周上升,显示企业短期融资问题得到缓解。

连日来,多方人士质疑:既然许多经济数据均表现强劲,美联储为何在此时还要选择降息呢?

次贷危机影响高峰尚未到来

“因为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远未结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日前对?望新闻周刊表示,这次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究竟会造成多大冲击要到明年初,甚至要到明年七八月份才能真正见分晓。特别是最近又传出多家原本被认为能够“独善其身”的美国金融机构也卷入了此次危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牵连的金融机构可能会越来越多,因此有专家认为这可能预示着次贷危机的第二轮冲击波即将到来。

“特别是像美林、花旗这样的顶级金融机构都难以幸免,说明次贷危机的影响可能比许多学者所预计的要严重。实际上有不少学者认为,此次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尚未达到顶峰,目前只表现出了一小部分。”江涌进一步指出,“虽然美联储在降息声明中表示金融市场的风波趋于缓和,但这种说法很可能只是为了安抚市场,而这种安抚行为恰恰表明了美联储对美国未来经济走势的担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部研究员甄炳禧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虽然美国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比较理想,但次贷危机是在第三季度才集中爆发的,对经济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因此专家普遍认为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第四季度的影响要大于第三季度。也就是说,次贷危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必须要等到今年底甚至明年初才能初见分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陈宝森向?望新闻周刊透露,他日前在与美国制造商协会副主席的谈话中,对方也表示当前美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产生衰退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美联储此次降息主要还是起一个预防和保险的作用,以防止出现流动性紧缩的情况。”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剖析美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不难发现其掩藏在繁荣表象后的丝丝隐忧。有专家指出,尽管美国三季度GDP环比增速继续反弹,但折算成同比增速后可以发现,经济增长仍处在下降通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除了净出口外,都没有跑赢GDP。可见,贸易逆差减少是美国第三季度经济超预期的主要原因,而贸易逆差收窄多少得益于进口增速的减慢,后者又是美国消费减速的结果;个人消费开支同比增速依旧处在下降通道,私人投资增长受到住宅投资衰退的严重拖累。

这一切,才是美联储降息的真实背景。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 新华社记者张岩摄

防止经济衰退是首要目标

美联储在决定降息前也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状况,这是众多学者的共同看法。陈宝森指出,“不降息,次贷危机的影响依然严重,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降息,则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不小。”的确,美联储虽然在降息声明中表示,目前美国的核心通胀率尚处于可接受范围,但“能源和商品价格上涨将给通货膨胀带来新的压力。”因此美联储将“密切”关注通胀发展情况。这显示与9月相比,目前美国面临的通胀压力确实有所抬头。而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依然执意降息,可见其“为抵消金融市场动荡可能对整体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长期适度增长”的愿望有多强烈。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因为美联储目前压倒一切的担忧是房地产市场问题和次贷危机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进而严重制约消费和投资,把经济推入衰退。为避免形势发展到这一地步,美联储再次降息以防患于未然。

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过去16年来最严重的低迷时期。住房销售速度慢,积压待售住房数量已升到历史最高点。开发商的建筑活动受到抑制,建筑领域就业减少,而与建筑相关的行业也受到影响。住房积压还给房价造成更大的下降压力,而房价下降意味着房屋资产进一步缩水,这既不利于个人消费开支扩大,也会进一步增加借贷人的还贷违约风险,从而加剧次贷危机。虽然美联储在降息声明中认为,“金融市场的困境有所缓解”,但同时也承认,“美国经济成长速度可能会在近期因住宅市场恶化等原因减缓。”

处于次贷危机风暴中心的债券市场仍未好转。10月17日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1713种住房抵押贷款支持类债券(RMBS)的评级,资金规模达233.5亿美元。19日该公司再次下调1400种此类债券的评级,使债市信心受到重创并导致债券价格大幅跳水。

甄炳禧告诉?望新闻周刊,现在看,明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必然的趋势,但衰退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到了2009年或2010年就不好说了。因为按照美国经济增长—衰退10年一个周期的轮回来看,目前正接近这个周期的尾部,因此美国自然会想方设法来防止或延缓经济衰退。

更深层次原因值得警惕

“目前看来,美联储是将促进经济增长、防止衰退作为当前货币政策运作的一个主要目标,而半年前则是将防通胀作为第一目标。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我认为这有一定的政治考虑。”甄炳禧提出了新的看法,“明年是大选年,如果美国经济在大选年出现衰退,那么对执政的共和党来说就十分不利了。而伯南克作为一名共和党人,在政治上自然是要配合共和党的。前不久,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的党派色彩是比较淡化的,而伯南克在这方面的做法有点过了,他将美联储的许多负责人陆续都换成了共和党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美联储将防止经济衰退作为当前政策的主要目标还是有其政治考虑的。”

此外也有专家提出,美联储此次降息,缓解国内次贷危机是“虚”,通过美元贬值吹大资本输入国资产价格泡沫,为其投机性资金在海外攫取高额投机利润创造条件是“实”。因为在美元贬值旗号下,美国国内投机资本纷纷进入发展中国家寻求新的投资机会,投机性外资对新兴市场的介入一方面提升了外资流入国本币的需求,使得外资流入国本币出现升值;另一方面外资利用流入国本币升值所形成的货币幻觉,对资源、资产等不动产进行大幅炒作,以获取巨额投机收益。

而江涌也提醒道,“除了防患于未然,美联储通过调整利率、降低汇率,就可以向他国转移风险,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具体言之,在美国国内经济出现疲软时,美国政府可以通过发行美元,以美元贬值的方式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和收取铸币税;与此其国内投机资金也可以通过资本输出的方式进入那些本币升值的国家,以获取本币升值预期下的资产增值及汇兑收益双重利益。而当其国内资本大鳄在本币升值国赚得盆满钵满时,美元再通过大幅升值的方式,锁定和实现利润。当然从全球角度分析,美元一松一紧,并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其完成的只是财富在不同国度的再分配而已,但本来应当由美国承担的不利影响就转嫁于他国了。

新兴经济体面临两难压力

“美国降息使我们面临两个难题,一个是人民币汇率,一个是外资涌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力说,“由于存在一个‘息差’的问题,如果美元贬值,人民币保持不动或升值的话,会吸引外资投向人民币资产,投向中国国内,这样便加大了我们的外部经济风险,也会给汇改增加难度;另一方面,人民币如果随着美元一道降息,会使我们的通胀压力陡增。”

王力的担心不无道理,央行今年以来五次加息,比起去年初的300个基点左右的水平,中美利差已经缩减一半以上。11月1日在美联储降息刺激下,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突破7.46,中间价报7.4552。

甄炳禧也指出,面对此次降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所承受的压力比西方国家要严重得多。因为像能源、原材料、粮食等在前者的消费物价中权重比较大,而最近由于价格连连攀升,这些国家正面临着较大的通胀压力。因此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趋于加息的。美联储的降息措施就使得我们实施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而像欧洲和日本,通胀率都不是太高,无论是加息还是保持不变都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据悉,在美联储宣布降息后,亚洲各主要货币对美元都创出新高,并导致多家亚洲央行入市干预,韩国、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纷纷买入美元,以抑制本币相对美元过于强势,减轻对各自出口依赖型经济的负面影响。

“当美国遇到此类危机时,它所考虑的只会是它自身的利益,这个时候和它谈什么国际责任是十分可笑的,因此我们必须自己提高警惕。”江涌的观点十分明确。他指出,近期,由于国际上普遍预计人民币将会加息,大量美元进入我国市场。而此次美国降息,使得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息差”进一步减小,会有更多的“热钱”涌入,使得我国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更加严重,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更大,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尚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