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报

他们是上海CityWalk专业咖,“行走”在百米高空时“破译”了一组密码


  • 时间:2024-04-30 09:29:29
  • 浏览:151

多年来,在同济大学,一群有着建筑学专业背景的师生满怀理想,持续地以他们的所学所知,为公众提供阅读城市的新视角。

从2018年开始,他们将视线投向百米高空中的上海,以精心挑选的“新沪上18景”的公共开放空间为观察点,结合别具一格的高空摄影,为世人带来阅读上海、感知上海的新方式。

以高空视野“行走”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空中公共空间,不仅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惊喜,也回应了一场学界由来已久的、关于“何为垂直城市更高追求”的讨论。

上海高空之美

不止“三件套”

“以笔营光,图绘城市。”这是同济大学学生社团营光学社为自己立下的使命。

这个学术型社团由历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组成,致力于发挥同济大学在建筑学科的积累,为公众提供认知城市及其空间结构的多维立体视角。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8年前后,营光学社的学子在王桢栋教授、冯宏老师的带领下,在知名作家、张爱玲研究专家淳子和资深出版人江岱的支持下,基于淳子早年出版的张爱玲地图一书,重新创作出一份“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为了给这份“地图”注入一些新的色彩,主创团队展开了大量实地走访、考察、论证,选取张爱玲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5处生活空间,以翔实的建筑史、城市发展史史料打底,串联起30余个与张爱玲相关的地点。

这是一群具有完美主义情结的“细节控”。为了呈现珍贵的历史照片在时空中的分量,又囿于经费不足,摄影爱好者王桢栋不得不亲自下场,给学生主创的文字、手绘图等配上实景照片。“感谢知名城市摄影师席子老师手把手地传授我摄影技艺,否则,最后的成品一定不是大家今天看到的样子。”王桢栋告诉记者。

长宁来福士广场即景。此处曾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所在地。女校的建筑中只有钟楼和礼拜堂原位保留。复原建筑的穹门仍然正对着昔日的小礼拜堂,钟声依旧如歌。王桢栋 摄 图片来源: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

印制成书后的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张迷”几乎人手一册。循着“地图”重走张爱玲在上海走过的路、生活过的街区,沪上“城市漫步爱好者”们收获了一段又一段充满惊喜与浪漫华彩的行走。而在不断完善与打磨“作品”的过程中,汲取了历史与文学养分的营光学社师生们,愈发坚定地深化着自己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体认。

带领学生共同创作这份“地图”时,王桢栋教授已在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领域深耕多年。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长期萦绕在他的心头。

那是2012年,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在沪举办全球大会。学会希望依托大会的举办,呼吁学界对以下时代课题给予重视——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一些知名大都市的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居民获得绿地、社会空间、空气和阳光的机会越来越少。离散开发的高层建筑使传统匀质的城市肌理断裂破碎, 一些高层建筑挡住了城市景观的宽阔视野,破坏了城市轮廓的和谐。

伴随着疑问和思考,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建筑师们将目光投向“垂直城市”,开始着力探索密度、宜居和节能之间的平衡。“高层建筑对于城市未来发展的意义何在?”王桢栋试图寻找这个问题的“上海答案”。

垂直城市的上海方案显然不是让更多人住到摩天大楼里去,更不是仅仅解决某栋单一高层建筑内部在密度、宜居和节能之间的平衡。在几番与老一辈上海人的对话中,王桢栋似乎感受到了找到问题症结的突破口。

“您知道,上海哪些摩天大楼,是可以爬上去、登高望远的吗?”王桢栋问。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

除了极个别人提及位于新锦江大酒店41层的蓝天旋转餐厅可以360度俯瞰上海街市,王桢栋几乎得不到“魔都三件套”(网友对上海陆家嘴三幢高楼的昵称)以外的回答。

当市民抵达和平饭店位于9层的露台,既可纵览外滩景色,亦可眺望陆家嘴建筑群。浦江两岸的繁华壮丽近在咫尺。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山水画提出“四可说”,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建筑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四可说’同样可以转译为衡量现代垂直城市、高层建筑之美的标准。”王桢栋认为,上海的高空之美绝不止步于“三件套”。上海人对高层建筑、垂直城市的认识、审美、思考和瞻望,更不能局限于“三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