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聚焦

加速产能出清!尾部电池厂商快“没资格卷”了?


  • 时间:2024-05-14 04:01:56
  • 浏览:117

近些年来,对于锂电行业来说,“产能过剩”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词。整体来看,此前锂电产业链对于产能的控制主要出自市场自发性调节,在行业火热的时候,吸引大批跨界者,促成行业扩产;在行业走入调整阶段,又促使行业价格战此起彼伏。

不过,这一切迎来了改变。工信部发文向公众征求意见,拟引导锂电池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并且规定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我认为此次文件主要考核的是锂电各环节产品性能、制造工艺、产能利用率和能耗等方面。而从这些方面来看,一二线厂商基本可以满足,但三四线小厂在研发投入、制造工艺和产品性能满足标准的可能性较低,产能有望出清加速,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这一趋势也早在2024年年报中就有所显示了。从数据来看,数据显示,2024年,在申银万国分类的109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只有42家营业收入正向增长,占比不到40%;22家归母净利润正向增长,占比仅20.18%。

虽然去年以来,下游电池厂商的议价权逐步提升,盈利情况整体向好。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产业链利润摊薄的影响,龙头企业业绩亮眼,中小企业却连连亏损。

具体来看,在38家锂电池企业中,共有11家营收过百亿元。其中,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天能股份、国轩高科位列营收榜单前五,分别实现营收4009.17亿元、487.84亿元、478.62亿元、477.48亿元、316.05亿元。而尾部企业的营收数据则惨淡难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