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报

“外交家”“收藏家”“实干家”……看莘庄百年巨变


  • 时间:2024-05-24 01:04:59
  • 浏览:113

你眼里的莘庄是什么样?有人说莘庄是“外交家”,因为它有着3条轨道交通联通5个区镇;有人说莘庄是“收藏家”,因为它传承了110多年的钩针编结;还有人说莘庄是“实干家”,因为它汇聚了多家企业,未来还将打造一座“天空之城”,成为上海2035主城副中心的重要地标……

城开·莘社区作为闵行区首批认定挂牌的人才公寓,一直在积极探索新型居住社区。在艺术领域方面,城开·莘社区打造了U BOX白箱空间,探索了艺术家驻留项目,基于此诞生了杂志“流变的莘庄”。

莘庄是交通驱动型的城镇,交通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有着复合性的影响。自一百多年前的清宣统元年(1909年), 沪杭铁路通车设立莘庄站,陆运始兴,是莘庄城镇早期发展的开端。

最早的沪杭铁路莘庄站就位于今沪闵路西侧,莘东路沪杭铁路北侧。虽然当时的莘庄站只是铁路线上的一个三等小站,但它的设立无疑为莘庄打开了对外交流的一扇窗,推动着莘庄这个小集镇的对外贸易,对促进本地工商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即便说莘庄是一座由火车拉起来的城镇,一点也不为过。仰赖沪杭铁路的建成,上海西南郊外重镇的雏形在沪杭铁路通车之后的二三十年间初步显现。1930年代至1949年,莘庄的商市日盛,棉花市场尤为繁荣。据上海县志·建置·集镇·莘庄镇记载,1949年的莘庄共有152家商店,其中经营棉布百货店的就有8家。

从阡陌纵横的江南水乡,到百十年前的铁路兴运,再到1956年通了公路……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20世纪80年代时,莘庄作为大上海的辅城,它所发生的变化越来越为世人所注目。